父母除了調整與孩子關系外,如何調整孩子習慣?
發布時間:2022-10-27 18:48:40 瀏覽量:
小孩五歲就開始,四歲半就開始上一年級,為了哄孩子學習寫作業,媽媽一邊喂孩子吃水果,一邊寫作業。孩子的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有時一些題目做不到,遇到孩子做不到的情況,就會指責孩子上課為什么沒聽講?
媽媽有時候會耐心地講解,但感覺孩子只是把講解的題目弄清楚了,如果再重新做其他的題目,可能又做不到,覺得孩子還是沒有聽懂。
爸爸常常沒有耐心,遇到事情容易發火,覺得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之后又出去給孩子買吃的,買衣服來緩解這個矛盾。
那有時急著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朝孩子發火,覺得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認真地聽他講題,孩子就在這種環境下,慢慢上到初中。孩子對父母都不太懼怕,尤其是對數學,很多題目老師講過的,回來之后都不會。
背景資料
寫作業喜歡自己邊玩邊寫,不喜歡寫完去玩,很享受邊玩邊寫得過程。對數學學習存在困難,有些基礎題目,講完不能理解。
父母除了調整與孩子關系外,如何調整孩子習慣?
案例分析
在這里面我要強調一點,如果是男孩子上學,現在傾向的做法是寧可晚一年,不要早一年。如果是4歲半開始上一年級,真是早了,至少早兩年。
“早”對于孩子來講,特別對于男孩子來講,因為男生在規則意識自控力的發展上面,相對女孩子來講本來就是滯后,所以說對于男孩子寧可晚一年上一年級,也會比早一年或者甚至正常年齡段上一年級效果要好。
其實因為你要給他一個時間,甚至會有很多小學階段的家長自己會發現,如果男孩子一年級這個狀態,你其實左管右管都沒有用,但是他一旦到了二年級,自然而然很多規則意識自控力的問題,原來有的現在馬上就會消失。
這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沒有到那個階段,你偏要讓他去做那個階段的事情,還把他放在一個群體里面去比較,這是非常糟糕的一種狀態,也就是孩子不僅做不到,還看到別人能做到,家長也是這樣想的,別人能做到你為什么做不到?
所以會有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孩子本身在這個階段他就是做不到的。
第二他又產生了極強的挫敗感,甚至很多情況下老師或者家長還會給孩子貼上一些標簽,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孩子在發展過程當中很重要的自信,很重要的自我效能感,在這是很容易被打擊的。
這里面很核心的是孩子上學年齡比較早,男孩子上學年齡比較早的話,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在這里我們看到也有家長的焦慮,情緒控制問題。
家長的情緒控制有比較大的問題,遇事沒有耐心。因為我們知道孩子的情緒調節控制能力是跟成年人有關的,和撫養者的情緒調節控制是采用什么樣的行為是非常有關系的。
同時養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或者說老師身邊的人,他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會直接帶動孩子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調節控制他的情緒的。
家長對于孩子的情緒調節控制已經產生了這樣的一個負面影響。
我們看其實在這里面除了注意力的問題以外,有情緒調節控制的問題,以及我們看到他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因為會父母在輔導作業的時候會有這種情緒調控的問題,會導致他原來出現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也就是在學業當中,父母因為沒有耐心,看到他講了一個題沒有懂,或者說反復講好不容易這個題懂了,但是發現同樣的題一上來還是不懂,父母就煩躁了,沒有耐心就開始發火,所以我們看到他后面一直上到初中還是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問題,是有一個反復的。
背景資料是寫作業的時候邊玩邊寫就是自控力的問題。初二以后,他的行為學習習慣已經這樣,沒有養成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我們看他養成一個很享受邊玩邊寫的過程,形成了另外一種學習習慣。
由于父母在跟他講題的過程當中,聽不懂或者說懂了這道題,不懂下一道題,父母又沒有耐心,沒有讓他能夠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或者說能形成一個比較好的閉環的學習狀態,導致他的學習一直存在這樣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