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的小心思
發布時間:2022-10-25 19:01:48 瀏覽量:
人很多內在的心理活動是通過潛意識反映的。繪畫投射技術非常神奇,可以探測人的潛意識,所以分析得比較深刻。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幫到我們。
希望這次直播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學生,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激發孩子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能夠有興趣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厭學現象
厭學是指學生厭惡學習,或者不愿意主動學習,對學校的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而且持冷漠態度等一種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其實,厭學就是不想學習了。這種現象,不光孩子有,成人也有。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比較辛苦的需要費腦筋的事情。所以如果對學習沒有興趣,或者老師教學方法不好,那么學生就會產生厭倦。
對于中小學生來講,厭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走神;
⑵作業:拖拉、難以按時完成;
⑶學習:厭惡反感,沒有興趣;
⑷成績:不斷下降,考試成績差;
⑸心理:消沉、自卑,痛苦。
國內對中小學生的厭學、壓力以及自殺發生率的調查:
尤其是當今社會,中小學生自殺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主要跟我們國家應試教育的學習壓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我國中小學生厭學的發生比例大概在10%-50%之間,這個比例還是蠻高的。當然有一些農村地區厭學的比例達到80%,主要是缺乏比較好的老師,缺乏比較好的教育環境,也缺乏一些教育的設備。因此中小學生厭學已經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
一家教育調研機構,抽取國內30多座城市的500所學校中3萬多名學生作為樣本,調查結果顯示,20年間中國中小學生的厭學率由1995年的25.7%上升到2012年73.3%。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學生厭學率接近80%。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現狀與期望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習壓力呈現上升趨勢,42.4%的中小學生因“學習成績提高”而感到快樂和幸福,57.6%的中小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苦惱。
中國官方公開報道數據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
在自殺者的年齡排列中,12歲占第一位(40.3%),其次為14歲(22.7%),11歲和13歲(13.6%)。在自殺者的性別對比中,女孩子遠遠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僅占(23.7%)。此外,全國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6-32.0%。主要是我們國家教育的特殊狀況,應試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自殺率比較高,因為學都學不下去以后,家長又逼著孩子學,這樣孩子也沒有其他選擇。在中小學生自殺原因調查中,學習壓力過重占45.5%,早戀占22.7%,父母離異占13.6%。
女孩的自殺率比男孩高,因為女孩的生理性早熟比較高,比男孩大概要提前2~3歲,所以這個女孩更容易受到情感的困惑,青春期的煩惱。總的來說,中國中小學生經受的心理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厭學的比例比較高。
去國外上過學的人或在國外留學的人,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有一個體會。留學以后,如果把孩子帶到國外上學,那么當畢業以后回國的時候,最大的困惑不是工作好不好找,而是自己的孩子在國外學習以后,他們不愿意再回到國內來學習,很難適應。因為國外的教育不是應試教育,考試的壓力與國內相比要小得多,所以在國內的孩子一旦到了國外,再回到國內后很多人就不適應了,因為壓力比較大,而且自己沒有選擇的自由,這樣他們就不想回國了。當然這跟國內的形勢有關系,經濟不是太發達,就業崗位比較少,沒有文憑很難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