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厭學與快樂教育
發布時間:2022-10-25 19:05:32 瀏覽量:
中小學生厭學與快樂教育
中小學快樂教育的科學性
很多人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就應該非常痛苦。其實這種觀點不是太正確。
情緒心理學認為:快樂是人類最主要、最普遍的正情緒,也是情感維度。尤其對于身心發展的中小學生來說,快樂非常重要。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掌握的知識目的是為了更好為社會服務,然后賺取一份報酬,能夠快樂地生活。其實學習還是為了生活,而中小學生的生活是要找到樂趣的。中小學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孩子對生活沒有樂趣,就沒有生存的希望,就會造成自殺。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中心一個老師調查很多大學生不想學習,就是前幾年網上流行的“空心病”,很多人覺得活得沒意義,這是非常可怕的。
人總是趨樂避苦的。如果中小學生覺得沒有快樂,活得沒意義,你說學習還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快樂教育對于中小學生還是比較重要的。
當然中小學也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在這個階段能夠將學習和快樂都兼顧到,不要讓他對人生產生絕望。如果對人生產生了絕望,掌握再多的知識也是沒用的。比如藥家鑫童年練鋼琴練得非常苦,然后人格產生變態。最后雖然考上大學,掌握了技能,但是最后殺人,并因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悲劇應該引發我們的思考。
中小學階段是人生價值觀建立的階段,當然也是掌握知識的關鍵階段。所以快樂是身心健康的前提,也是保證;只有身心健康了,才能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目標,培養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為社會服務。
快樂教育不是放任孩子、放棄學習、野蠻生長,而是盡可能地深入了解學生,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發掘孩子學習的興趣,激發孩子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欲望,讓孩子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
快樂教育關鍵是教育的形式要多樣化,教育內容的難度要適中,教育的結果能給學生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
中央臺拍了個紀錄片,專門比較美國、英國、芬蘭和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最后評價出來,芬蘭的中小學教育在全世界是最好的,孩子學習得非常快樂,而且掌握的知識又比較多,孩子創造力比較好。所以快樂的教育是根據孩子的特點,既要讓孩子對學習感到有挑戰,同時又能帶來一些滿足感和成就感。
快樂教育在中小學實行的可行性
答案是肯定的、可行的,但需要幾個條件:
第一,要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
第二,要掌握學習的難度,難度要適中。
第三,對孩子出現的學習困難以及厭學情緒要及時了解,要有針對性應對。
快樂教育是一種現代的、科學的教育思想,其實質是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煥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研究表明:“快樂教育”和“努力學習”并非兩者不可兼得。事實上很多“取得高成就”的人童年學習并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的;很多“沒有成就”的人童年學習非常痛苦,沒有快樂。
我們國內教育一個最大的秘密就是學習感到非常痛苦,不想學習,所以考上大學就進了保險箱以后就不再學習了。在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是一個終生的事情,如果你不快樂,就不能持續學習,就不能有持續的結果。所以我們也發現中國的院士、諾貝爾獲得者、一些知名的專家,他們很多人童年的學習并不是很痛苦,而是非??鞓返摹?/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