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的成長問題
發布時間:2022-11-11 20:35:45 瀏覽量:
自閉癥兒童的成長問題
分析過自閉癥的成因,我們回到今天最重要的主題,如何同自閉癥群體接觸和交流,如何幫助這個群體成長。
我發現,自閉癥譜系的群體存在兩條成長線。第一條由家長、教育者等普通人所賦予,第二條則是基于孩子自己的期待。
在由他人賦予的成長線上,很多家長和職業教育者都在非常的努力地不斷奉獻著,他們既有對于挖掘特殊天賦的期待,同時也有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普通期待。但是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特殊的期待放在一個很重的位置上。這兩種不同的期待會給家長帶來內心的沖突。
當孩子到達一定階段,比方說當三歲左右孩子被診斷自閉癥之后,一些家長會很樂觀,還有一些則會悲觀,當到了小學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孩子確確實實沒有辦法達到家長的期待,家長和教育者就會開始做出調整。雖然普通期待和特殊期待都仍舊被保留著,但是家長和教育者們只能開始被動的去接納孩子的狀態。到了這個階段之后,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從事自閉癥兒童教育的教育者便開始趨于定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期待改變了。
我記得有一個家長在孩子7歲左右的時候來我這里,現在孩子已經24歲了。家長告訴我,自己突然感覺到他們之前對于孩子所作的努力不是干預,而是干擾。他用了干擾這個詞,說明他一直在努力著讓孩子變成正常的孩子,一直在挖掘著孩子的特殊性。
這個孩子的父親是美術家,極具美術天分。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都看到了他美術的優勢,又期待著這個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成長。在孩子20多歲的時候,家長的想法發生了轉變。孩子自己的需要成為了家長思考的重點。
這個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喜歡烘焙,到了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一些烘焙技術,他的理想是當一個優秀的烘焙師。最終媽媽放棄了所謂特殊的才華性的期待,也就是美術的期待,也放棄了一定要讓他變成普通孩子的期待,而是按照他的興趣進行培養。
最后他們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烘焙師,家長經常會把孩子做的點心寄給我。每一次吃點心的時候我都特別感動,覺得他媽媽真的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孩子,適合這些特殊孩子的成長之路。
所以我們會覺得,孩子到了定型的階段,原本的期待就會改變。不管是被動接納還是主動的接納這種改變,當孩子最終到了成人的時候,家庭和社會開始接納這種改變的時候,都是有糾結存在的。這個糾結主要來自家長或教育者的普通的期待。
每一個自閉癥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于這些特殊孩子來講,他們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在我將近三十年跟這些特殊孩子打交道,近距離了解他們的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孩子們難以直接說出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專業感受和專業技術,走進孩子的內心,從而獲知他心中期待的自己。